查看原文
其他

城市副中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建设新时代和谐宜居典范城区

规划国土小编 北京规划自然资源 2022-09-18

导 读

2018年6月26日,《北京城市副中心控制性详细规划(街区层面)》草案现场公告展向公众开放,市民可提前预约,到北京市规划展览馆展厅或通州区潞城镇展厅参观“建设新时代的千年之城”公告展,提出意见建议。


本次规划围绕“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现代化城区”的发展目标,坚持以人民为中心,逐步形成了“美丽家园”的概念,并进一步从提升宜居舒适水平、科学配置资源要素、促进新老融合发展等方面提出了规划策略。


北京城市副中心如何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现代化城区?如何承接中心城区的人口和功能?如何让城市副中心成为“留得住人,扎得下根”的地方?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s0701hesvdt&width=500&height=375&auto=0

点击边框调出视频工具条 



1

以和谐宜居为出发点

提升城市副中心吸引力


城市副中心规划范围为原通州新城规划建设区,总面积约155平方公里,与外围拓展区覆盖通州全区约906平方公里


 2017年2月通州区五项普查数据显示,全区常住人口约144万人,其中城市副中心约86万人。综合考虑城市副中心现状86万人口规模、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等因素,规划落实承接中心城区40-50万常住人口疏解的任务,提出到2035年城市副中心人口规模控制在130万人以内。


规划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组团和家园为单位,加强公共服务配置,突出生态优先与文化传承,不断提升城市副中心的宜居舒适水平。



建设美丽家园,满足美好生活需要


规划依托水网、绿网、路网,将城市副中心划分成为12个民生共享组团和36个美丽家园(街区),根据人口容量和服务需求,因地制宜配置各类设施,在每个街区设置一处家园中心,将部分公共设施适当集中设置、混合布局,就近满足居民的居住、就业、交通、教育、文化、医疗、休闲等需求,将街区营造成为生活便利、富有活力的美丽家园。

公共服务体系规划示意图


强化组团中心和家园中心建设,鼓励配套服务功能集中设置、混合利用、统筹核算,实现均衡布局。


建立市民中心-组团中心- 家园中心-便民服务点的公共服务体系,实现居民从家步行5分钟可达各种便民生活服务设施,享受到便民商业、小微绿地、儿童游戏、老年看护等便民服务,步行15分钟可达家园中心,享有一站式社区生活服务,实现一刻钟社区服务圈全覆盖



呵护蓝绿空间,增加公共空间总量


规划坚持生态优先,积极推进水绿空间建设,让蓝绿交织成为城市副中心的底色,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注重从人的感受出发,塑造高品质、人性化的公共空间,让居民看得见、用得上、用得好。

梨园体育公园效果图


营造自然宜人滨水环境,贯通约163公里连续滨水岸线,将超过四分之一面积、约40平方公里滨水空间打造成为生态化、人性化的活力地区。


推进大尺度绿化,建设17处面积10公顷以上的大型公园,重点规划建设面积约11.2平方公里的城市绿心,建成大尺度城市森林公园,实现森林入城,高水平建设剧院、图书馆、博物馆方案等一批精品力作,建设最具亮点的市民活力中心。


加强公共空间管控,构建连续贯通的公共空间,对垃圾桶、候车亭、人行天桥等街道家具进行精细化设计,建设生活方便、尺度宜人、充满活力的公共空间。



加强文化传承,凸显城市文化魅力


规划深入挖掘通州历史文化底蕴,构建以大运河为核心的历史文化保护与传承体系,以大运河、燕山南麓大道水陆两线串联各类历史文化遗存,营造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的人文环境。

文化传承系统规划图


因地制宜,分类实施通州古城、路县故城与张家湾古镇保护,整体提升古城历史文化价值。以更开阔的视角不断挖掘历史文化内涵,拓展和丰富保护对象,努力做到应保尽保。划定历史文化保护线,历史文化保护重点管控区占城市副中心总面积的比例达到8%以上。


2

科学配置资源要素

建设未来没有城市病的城区


规划坚持问题导向,针对交通、职住、环境等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标本兼治、综合施策,努力建设未来没有城市病的城区



倡导绿色出行,缓解城市交通拥堵


规划由以车为本转变为以人为本,实现绿色出行比例达到80%

街道空间效果图


大力发展城市公共交通,建设步行和自行车友好的城区,构建连续舒适的林荫路步行系统,营造舒适宜人的街道空间尺度,加强道路绿化,实现街区道路100%林荫化


坚持轨道交通引导城市发展,实现居住区与重点功能区之间轨道一次换乘即可到达,内部公共交通通勤时间控制在30分钟以内


构建舒适便捷的小街区、密路网,新建地区街区尺度控制在150-200米,实现路网密、节点通、快慢有序。



加强住房保障,推进职住就近平衡


规划坚持住有所居、居有所安,完善租购并举的住房体系,健全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绿树掩映的街道空间效果图


以职住平衡为导向,新增住房约18万套,适当提高以公租房为主的保障性住房和以共有产权房为主的政策性住房的比例,动态调节住房供给,实现城市副中心住房供需平衡、职住就近平衡。



加强环境治理,全面改善环境质量


规划全面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的系统治理,对自然资源实现统一管控

碧水污水处理厂升级改造工程效果图


以打赢蓝天保卫战为重点,深入实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行动计划。提高固体废弃物处理处置能力,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覆盖率和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回收利用率达到45%。


3

坚持以新促老,实现新老融合


规划坚持从实际出发,统筹考虑现状条件及发展目标,将城市副中心12个民生共享组团划分为更新改造、城乡统筹、创新示范3种类型,制订差异化的公共服务保障策略,统筹调配各组团的职住关系和公共服务,促进环境品质提升和资源要素公平合理分配,满足不同人群的生活需求,推动新老城区空间、功能、社会深度融合。

家园中心效果图



促进新老城区空间融合


规划坚持整体协调、系统贯通,在老城区做好城市修补和生态修复,加强系统衔接,实现新老城区蓝网、绿网、路网内畅外联、互联互通。为老旧小区增补小微绿地,推进停车位改造和市政设施扩容。



促进新老城区功能融合


规划强化新建区主导功能建设,推动老城区产业升级,为老城区复兴注入新的发展活力,吸引本地居民就业回归,提供更平等的公共服务,更宜人的生态环境。



促进新老城区社会融合


构建均衡完备的公共服务体系,实现同管理、同服务,形成亲善友爱、和谐融洽的邻里关系,激发文化认同和情感共鸣,实现由地缘相近到人缘相亲,创造城市副中心开放包容的社会氛围。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编制规划

让无论是住在通州本地的市民

还是承接的中心城区人口

都能享受到城市规划建设的成果

让城市副中心成为“留得住人,扎得下根”的地方

成为新时代的千年之城!


你可能还喜欢

一张图读懂北京城市副中心控规草案

建设新时代的千年之城

施卫良:城市副中心控规编制突出新理念、新思路、新方法

王建国:全要素、全系统规划设计城市副中心

吴志强:城市副中心实现职、住、医、教、休、商业六元平衡

微信

微博

今日头条


长按关注北京规划国土,解锁更多权威资料





点这里,预约参观“建设新时代的千年之城”草案公告展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